精準提問讀書筆記

 提問力的三個重點:

  • 專注聆聽->保持好奇,歸零學習的態度->聚焦,化繁為簡
  • 達文西名言:簡單是極致的複雜,減法原則
  • 說重點是結果,過程是有效引導溝通與對話


運動中的提問力應用

  1. 訓練計畫與賽事策略
    • 專注聆聽:「目前身體狀況如何?有哪些需要調整的地方?」(避免過度訓練)
    • 保持好奇:「有哪些細節可以優化我的跑步姿勢或配速?」(精進技巧)
    • 聚焦重點:「這次訓練的核心目標是什麼?」(不盲目訓練,確保有效提升)
    • 結果:透過提問,讓訓練更科學化,減少無效努力,提高表現。
  2. 比賽過程中的應變
    • 專注聆聽:「現在的狀態是否需要補給或調整配速?」(自我檢視)
    • 保持好奇:「如果體力下降,我還能如何穩定節奏?」(學習應變)
    • 聚焦重點:「當前最重要的是保持穩定步伐還是超越對手?」(戰術選擇)
    • 結果:提高臨場決策力,避免因一時情緒影響比賽表現。


好提問態度四象限(開放,封閉,真誠,虛假)

AAAR對話四循環(Ask->Active listen->Awareness->Response)

問題意識來自主動思考屬於粽子頭,牽出問題現象,難題(阻礙,期待與目標)->提問(解決方案與具體行動)

問題意識一:了解現象議題(5W1H)問題基礎

水平思考人事時地物原因與方法)

脈絡思考關鍵字,關鍵意義,核心問題


問題意識二:人際溝通,薩提爾冰山模式

海德特在象與騎象人解釋情感與理性系統之間的運作

職場同事,主管與客戶的冰山需求?

冰山模式5W1H提問業務訪談?


生活中的應用:課程設計與學習

🎯 目標:學習新技能或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 應用工具:問題意識一(5W1H + 水平 & 脈絡思考)

1. 現象議題 → 為什麼學不會?(問題意識一)

🧩 5W1H 分析學習問題

  • What(學什麼?):我想學習 Terraform 來管理雲端基礎架構。
  • Why(為什麼學?):因為它是目前企業在 IaC 領域的主流工具,我希望 6 個月內掌握技能。
  • Where(在哪學?):線上課程、實作 Lab、社群討論。
  • When(什麼時候學?):每週固定安排 3-5 小時學習,並在週末做專案實作。
  • Who(誰可以幫助我?):社群內的專家、同事、教學影片。
  • How(怎麼學?)
    • 先學基礎(官方文件、YouTube 教學)
    • 小範圍專案練習(架設一個 VM)
    • 最後整合完整企業架構

2. 釐清關鍵 → 為什麼會學得慢?(脈絡思考)

  • 關鍵字:Terraform、雲端架構、學習曲線
  • 關鍵意義:Terraform 是基礎,但不熟悉 HCL 語法,導致學習卡關
  • 核心問題:學習卡住的原因在於 沒有從簡單的模組開始,應該先從小專案學習,再進階企業級應用

3. 提問改善學習策略

  • 「是否有更小的學習單元來加快入門速度?」(拆解問題)
  • 「哪種方式最適合我:讀官方文件、看教學影片,還是直接動手做?」(選擇最有效的方法)
  • 「如何用 AAAR 循環來優化學習?」
    • Ask(問):有哪些學習障礙?
    • Active listen(聽):學習過 Terraform 的人建議怎麼做?
    • Awareness(覺察):我的最佳學習方式是什麼?
    • Response(行動):決定先用短專案學習 HCL 語法


運動中的應用:賽事準備與比賽策略

🎯 目標:如何提升北宜 55K 超馬的表現?🛠 應用工具:薩提爾冰山模式 + 象與騎象人理性 & 情感系統

1. 現象議題 → 我為什麼擔心這場比賽?(問題意識二)

🧩 用 5W1H 分析比賽準備

  • What(挑戰是什麼?):55K 超馬,賽道包含長距離爬升與技術地形
  • Why(擔心什麼?):膝蓋傷勢還沒完全恢復,怕影響比賽表現
  • Where(哪裡可能有問題?):長時間下坡可能對膝蓋造成額外負擔
  • When(什麼時候影響最大?):比賽後半段(40K 之後),體力下降時最明顯
  • Who(誰可以提供建議?):物理治療師、超馬前輩
  • How(如何解決?):調整比賽策略,控制配速、加強核心穩定

2. 內心的冰山需求分析(薩提爾模式)

  • 行為層面:「我擔心跑不完這場比賽。」(外顯行為)
  • 應對模式:「我會強迫自己忍耐,儘量壓低疼痛感。」(生存策略)
  • 情緒層面:「害怕再次受傷,影響未來訓練。」(內在恐懼)
  • 渴望需求:「希望自己能順利完成比賽,同時不惡化膝蓋狀況。」(真正的需求)
  • 信念與價值觀:「比賽成績雖然重要,但長期健康更關鍵。」(核心信念)

3. 提問改善比賽策略

  • 「我可以怎麼調整配速來減少膝蓋壓力?」(策略性提問)
  • 「如何用呼吸與步頻調整跑姿,讓負擔最小化?」(技術性提問)
  • 「如果途中膝蓋不適,該怎麼應對?有哪些 Plan B?」(預防性提問)
  • 「除了速度,還能怎麼衡量比賽的成功?」(價值性提問)


職場中的應用:主管、同事與客戶的冰山需求

🎯 目標:如何提升雲端架構專案的影響力?🛠 應用工具:象與騎象人(理性與情感)+ 冰山模式

1. 理解需求(象與騎象人)

  • 象(情感系統):「客戶對新技術不熟悉,內心抗拒變革。」
  • 騎象人(理性系統):「專案能提高效率,但需要客戶主動學習新系統。」
  • 解法:先讓客戶體驗小規模成果,降低改變的心理負擔

2. 主管的冰山需求

  • 外顯行為:「為什麼這個專案還沒進展?」(表面問題)
  • 應對模式:「希望我能主動提出解法,而不是被動等待指示。」
  • 內在情緒:「擔心專案拖延影響整體績效。」
  • 真正需求:「需要看到清晰的專案進度,減少不確定性。」
  • 關鍵提問
    • 「有哪些決策需要主管確認?」(減少資訊落差)
    • 「如何讓專案更快帶來可視化的成果?」(提供具體行動)


結論:用提問力拆解問題,提升行動力

  1. 生活 → 用 5W1H & AAAR 讓學習更有效率
  2. 運動 → 用冰山模式解析心理障礙,調整賽事策略
  3. 職場 → 用象與騎象人模型,找出客戶與主管的真正需求


何謂好問題:溝通引流思緒+一條條提問管子將對方想法,思維與經驗銜接到你要的目的

有觀點的問題組合:視野(宏觀鳥瞰5W1H或白話就是釐清問題脈絡),視角(換位思考感受位階與立場)和視點(聚焦特寫提出觀點)

好問題四象限:具體明確(侃侃而談),具體模糊(雞毛蒜皮),明確抽象(範圍過大),模糊抽象(高深難懂)


如何問出好問題:

  • 原則一3S要素(簡單->簡短->具體)
  • 原則二問題拆解
  • 原則三由淺而深(從發散到收斂,整理問題順序,構思關鍵提問)


生活實例:提升英語能力

1. 溝通引流思緒

你希望提升英語口說與聽力,但缺乏興趣。若我們用好問題的提問管子來引導思考,可以這樣問:

  • 視野(宏觀鳥瞰5W1H):為什麼英語對你來說重要?(Why)
  • 視角(換位思考):如果你進入外商公司,英語會如何影響你的職涯發展?
  • 視點(聚焦特寫):目前你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單字量不夠,還是無法流暢表達?

2. 問題拆解

當你覺得學英語沒動力時,試試用「由淺入深」的方式自問:

  1. 我現在的英語能力在哪個階段?(簡單問題)
  2. 是哪些因素讓我不想學?(稍微深入)
  3. 我可以怎麼做,讓自己開始對話而不害怕?(關鍵提問)

這樣能讓你逐步釐清問題,再找到適合的方法學習。


運動實例:ITRA PI 提升

你想從 430 提升到 500,這是一個宏觀目標,但如果直接問「怎麼提升?」太模糊,改用好問題的四象限來優化提問:

  1. 具體明確(侃侃而談):哪些能力(耐力、速度、爬升)影響 ITRA PI?
  2. 具體模糊(雞毛蒜皮):某場比賽配速該怎麼調整?(範圍太小,影響不大)
  3. 明確抽象(範圍過大):怎麼變強?(方向太大,無法行動)
  4. 模糊抽象(高深難懂):ITRA PI 背後的數據算法是什麼?(除非你要做研究,否則沒必要這麼細)

1. 5W1H 釐清脈絡

  • What:ITRA PI 是如何計算的?哪些比賽積分最多?
  • Why:為什麼目前 PI 停滯?是訓練強度不夠,還是比賽選擇不對?
  • How:哪些訓練計畫最適合你目前的身體狀況?

2. AAAR 對話四循環應用

  • Ask:哪種訓練最能提升長距離耐力?(主動提問)
  • Active listen:觀察高 PI 跑者的訓練模式與比賽策略(積極聆聽)
  • Awareness:發現自己在爬升課表上訓練不足(察覺問題)
  • Response:調整週訓練內容,加強爬坡跑與核心訓練(行動應對)

這樣能更有系統地規劃訓練,而不是憑感覺亂練。

總結

在生活與運動中,問對問題可以讓你快速找到方向,而不是被雜亂資訊困住。例如:

  • 學英語時,從「為什麼學?」到「怎麼讓自己願意學?」
  • 提升 ITRA PI,從「如何變強?」到「具體訓練與比賽選擇」

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幫助自己提升個人能力,還能讓你在職場或人際溝通中更精準表達需求。


生活實例:提升英語能力

1. 承轉力(建立信任,營造良好互動)

你希望提升英語口說與聽力,但興趣不高。如果你在與外籍同事或外國朋友交流時,應用承轉力來讓對話更順暢:

  • 找連結創造 Like:「你也覺得學新語言有時候很難嗎?」(建立共同經驗)
  • 鏡像反映肢體語言:對話時點頭回應,保持微笑,讓對方感覺受到尊重與關心。
  • 4W1H 收集歸納
    • What 你認為哪種方法對你最有效?
    • How 你平常是如何學習新語言的?
    • When 你通常什麼時候覺得學習效果最好?

這樣可以讓對話更有信任感,讓對方更願意分享,甚至幫助你學習。


2. 正向提問力(用How/What取代Why,引導解法)

當你覺得學英語沒動力時,試試用更積極的方式提問,而不是「為什麼我學不好?」

  • Why → How:「我要怎麼讓自己每天願意開口說英語?」(專注於解決方案)
  • Why → What:「是什麼讓我對學英語感到抗拒?」(找出核心原因)
  • What → How:「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學習更有趣?」(行動方向)

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幫助你跳脫「無助感」,轉向解決方案。


3. 重點力(冰山下的情緒需求)

如果你對英語沒興趣,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情緒,比如:

  • 焦慮:「我怕講錯別人會笑我。」
  • 無助:「我覺得這太難了,學不來。」
  • 無關痛癢:「我平常也不太用得到。」

當自己或別人有這種情緒時,可以這樣引導:

  • 「我聽到你擔心自己講錯,那我們可以從簡單的短對話開始。」(同理)
  • 「你覺得哪種學習方式會讓你比較有成就感?」(理性引導)
  • 「如果一天學三個有用的句子,會不會比較輕鬆?」(總結並提供方案)

這樣能讓人感覺被理解,願意更積極參與對話。


4. 追問力(聽出趣點、轉點、痛點)

當你在學英語時,可以透過追問來找到突破點,例如:

  • 趣點(有興趣的話題):「你喜歡哪部英文電影?想學哪些句子?」
  • 轉點(話題轉折):「你提到你喜歡旅行,哪個國家是你最想去的?」
  • 痛點(困難點):「你覺得自己最容易卡住的地方是哪裡?」
  • 雲點(模糊的地方):「你說的‘學不好’是指什麼?是發音不準還是聽不懂?」

這樣能讓你更清楚自己的問題,進而找到適合的解法。


運動實例:ITRA PI 提升

1. 承轉力(建立共識,提升訓練動力)

如果你與教練或跑友討論如何提升 ITRA PI,可以這樣建立良好互動:

  • 找連結創造 Like:「我最近跑長距離,發現爬坡很吃力,你也有這種感覺嗎?」
  • 鏡像反映:對方分享經驗時,點頭回應或補充「對,我也發現這點很重要!」
  • 4W1H 收集資訊
    • What:哪種訓練對提高 PI 最有幫助?
    • How:高 PI 選手是如何安排訓練的?
    • Where:哪些比賽路線最能幫助提升分數?

這樣能讓你獲得有價值的資訊,而不只是一般的建議。


2. 正向提問力(轉換視角,引導行動)

當你覺得進步不如預期,不要問「為什麼我的 PI 這麼低?」

  • Why → How:「我要怎麼安排訓練,讓我的 PI 提高 10 分?」(找方法)
  • Why → What:「是什麼讓我的比賽表現比訓練差?」(找原因)
  • What → How:「如何在比賽中更有效分配體能?」(行動方案)

這樣你才能更有方向地改進。


3. 重點力(洞察深層需求)

有時候,PI 低的問題,不只是訓練,而是心理因素

  • 焦慮:「我怕比賽撐不住,所以前半程不敢跑快。」
  • 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天生跑不快?」

可以這樣提問來突破這些問題:

  • 「如果這場比賽不計分,你會怎麼跑?」(讓自己放下壓力)
  • 「你最享受哪種訓練?可以多加這部分來提升動力嗎?」(強化正向動機)

這樣能讓自己更有自信地調整策略。


4. 追問力(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當你遇到跑步瓶頸時,可以透過追問來找出核心問題:

  • 趣點:「哪場比賽讓你最有成就感?那次做對了什麼?」
  • 轉點:「你提到長距離沒問題,但爬坡掉速,那怎麼改進?」
  • 痛點:「你在哪個配速區間最容易崩掉?」
  • 雲點:「你說‘爬坡不行’,是腿沒力,還是心肺跟不上?」

這樣可以讓訓練更具針對性,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練習。


總結

在生活與運動中,問對問題可以讓你更有效解決問題。例如:

  • 英語學習
    • 承轉力 建立信任:「你有推薦的學習方式嗎?」
    • 正向提問力:「怎樣讓學習更有趣?」
    • 重點力:「你擔心的點是什麼?」
    • 追問力:「是單字記不住,還是開口困難?」
  • ITRA PI 提升
    • 承轉力 與跑友交流:「你覺得最有效的訓練是什麼?」
    • 正向提問力:「如何改善爬坡能力?」
    • 重點力:「你覺得最大障礙在哪?」
    • 追問力:「你是肌耐力不夠,還是比賽策略不對?」

透過這樣的提問技巧,可以在日常生活和運動中更快找到問題的核心,並有效行動!


實戰一:創業與高階主管提問

創業與高階主管提問,提升發現商數,結構洞缺口,跳出同溫層

跨領域提問,現場近距提問,自我顛覆(主客易位,反事證,造局者)


目標:發現商業機會,突破盲點,提升決策質量。

實例: 場景:你在一場高階主管的會議上,討論公司的新市場策略。應用提問技巧

  • 發現商數(尋找機會):「目前市場上有什麼還沒被滿足的需求?我們可以怎麼切入?」
  • 結構洞缺口(找出盲點):「目前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裡?有沒有我們忽略的關鍵風險?」
  • 跳出同溫層(打破慣性思維):「如果我們是競爭對手,會怎麼對付我們?」
  • 跨領域提問(借鏡不同產業):「科技業的‘訂閱制’模式能否運用在我們的商業模式?」


實戰二:中階主管的提問

目標:引導部屬發揮潛能,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描述:中階主管的提問,教練式引導部屬發揮他們的能力,更善用AAAR與四力的技巧,無論是1 on 1 or Meeting,有所謂溝通提問四象限(表象問題:淺層歸納,表象對策:淺層回應,底層問題:重定義與探討,底層對策:找亮點)


實例: 場景:你與部屬進行 1-on-1 討論他最近的專案遇到的困難。應用提問技巧

  • AAAR 模型(Aware 察覺 → Analyze 分析 → Act 行動 → Review 檢討):「你覺得目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可以怎麼拆解它?」
  • 表象問題(淺層歸納):「這個問題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 表象對策(淺層回應):「你試過哪些方法來解決?效果如何?」
  • 底層問題(重定義與探討):「如果我們重新定義這個問題,還有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嗎?」
  • 底層對策(找亮點):「我們過去在哪些相似問題上有成功的經驗?」


實戰三:專業服務者的提問

描述:專業服務者的提問,太重視知識導向而忽略情緒感受,銷售推->拉,引導對方思考,表達想法與情緒(罹癌就醫,戒菸,薰衣草初衷)


目標:透過對方的情緒與需求引導,讓服務更貼近需求。

實例: 場景:你是健身教練,正在幫助一位學員建立運動習慣。應用提問技巧

  • 改變對話方式(從推到拉):「你最喜歡哪種運動方式?有沒有什麼運動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引導對方說出動機)
  • 關心情緒而非只談知識:「這個動作你覺得哪裡最不舒服?我們可以怎麼調整?」(關注學員感受)
  • 引導對方自己思考:「你希望運動後達成什麼目標?1 個月後你想看到什麼改變?」


實戰四:現場教學提問

描述:現場教學提問,最成功的教學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活動而非行為,外在知識陳述像一場表演(激發思考提問互動,提升學習動機,確認理解與記憶)蘇格拉底式對話,透過引發思考,不斷溝通與解決方案(法學院的情境教育)抽象概念講話條理:高談闊論多舉例,抽象概念講話無條理:講話乾澀需引出興趣,具體細節講話條理:引導重點總結,具體細節講話無條理:瑣碎運用時間軸梳理教學關鍵在於課程的問題意識,為何需要學習,課程內容拆解可討論的提問,最後學生主動思考投入學習(經營班級)

目標:讓學習變得有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實例: 場景:你是運動講師,正在教跑步技巧。應用提問技巧

  • 激發思考:「為什麼長跑時要注意步頻?有沒有發現步頻太快或太慢的影響?」
  • 確認理解:「剛剛講的呼吸節奏,你們誰可以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
  • 提升學習動機:「你們覺得馬拉松選手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讓學生自己思考)
  • 運用蘇格拉底式對話:「如果我們不改變步態,長期下來會有什麼影響?」(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實戰五:主持人與訪談者提問

目標:讓對話更有深度,幫助受訪者說出精彩故事。

描述:主持人與訪談者提問,要能聽講中找出與聽眾的連結要點來延伸提問,主持人與提問者是綠葉,讓講者與提問人激盪出精彩對話產生好故事,運用5W1H釐清思緒脈絡,非凡人物平常事:日常喜好多舉例,非凡人物非常事:經歷挑戰與轉折,平凡人物平常事:生活細節找故事亮點,平凡人物非常事:生命挑戰與成就

實例: 場景:你在訪問一位超馬跑者,讓他的故事更有吸引力。應用提問技巧

  • 與聽眾產生連結:「你第一次跑超馬的時候,最難忘的瞬間是什麼?」
  • 讓故事更具層次:「你有沒有過想要放棄的時候?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
  • 運用 5W1H 釐清細節:「這次比賽,你的準備方式跟過去有什麼不同?」
  • 找出不同人物的故事亮點
    • 非凡人物平常事: 「平常的訓練生活是怎樣的?」
    • 非凡人物非常事: 「當時受傷還能完賽,你是怎麼辦到的?」
    • 平凡人物平常事: 「對於剛開始跑步的人,你有什麼建議?」
    • 平凡人物非常事: 「從一個普通跑者到完賽 100 公里,你最大的突破是什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越野成長紀錄 · 運動真實跑旅(耐力堆疊期)

越野成長紀錄 · 運動真實跑旅(身心修復期)

越野成長紀錄 · 運動真實跑旅(越野入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