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越野跑者生態調查(引用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資料)
根據《2024 台灣越野跑者生態大調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深入了解台灣越野跑者的人口特徵與跑步習慣:
🧑🤝🧑 人口特徵
年齡分佈
越野跑的主力人群介於 35-44 歲,佔比最高 (37.8%)。其次是 45-54 歲 (28.8%),顯示中壯年跑者的高度參與。25-34 歲的青壯年群體佔 26.7%。而 18-24 歲及 55 歲以上的參與者比例相對較低。
性別分佈
男性跑者佔絕大多數 (72.3%),是賽事的主要參加者。女性跑者佔 27.7%,雖然比例較低,但仍具參與潛力。
居住地
絕大多數受訪者來自北部 (74.1%),顯示越野跑的主要參與者集中在該地區。中部和南部各佔 11.7%,參與度次高。東部與離島的比例極低。
🏃♂️ 跑步習慣與偏好
越野跑經驗
最多的參與者群體擁有 1-3 年經驗 (42.5%),屬於入門及中級跑者。新手跑者 (1 年以內) 比例也高 (24.9%)。擁有 5 年以上經驗的資深跑者佔 17.9%。
訓練/活動頻率
超過半數的跑者每月參加 1-3 次活動或訓練 (54.9%),屬於低頻參與群體。將近三分之一的跑者每月參加 4-8 次 (30.3%),屬於中頻參與群體。高頻參與者 (每月 9 次以上) 佔少數 (14.6%)。
主要越野跑形式
自主訓練是絕大多數參與者的偏好 (86%)。同時,賽事參與率也高,有 74.1% 的跑者參加越野跑比賽。此外,有 43.3% 的跑者喜歡與跑團或朋友一起跑步,展現社交屬性。
同時進行的其他運動
越野跑者普遍偏好耐力型和戶外型運動。參與馬拉松 (82.4%) 和登山健行 (77.7%) 的比例最高。也有相當比例的跑者參與越野車/公路車 (38.1%) 和爬玉山 (39.9%) 等挑戰性活動。
常參加的賽事距離
大多數跑者選擇中短距離賽事 (10-30 公里),佔 66%。其次是 30-50 公里 (19.5%)。10 公里以下和 50 公里以上距離的跑者比例較少,各佔 7.2%。
賽事中的角色
絕大多數參與者是純跑者 (90.7%),專注於跑步。部分跑者曾擔任賽道志工 (16.6%) 或賽道掃把 (6.5%)。擔任 AED Runner 的比例極低 (1.3%)。
一同參加賽事的夥伴
大多數跑者偏好與一般朋友一同參賽 (63%),顯示社交互動的重要性。同時,有近一半的跑者習慣獨自參賽 (47.2%),重視個人自由與體驗。與伴侶一同參賽的佔 18.7%,與親戚長輩一同參賽的比例極低 (1.3%)。
未參賽原因 (自主訓練跑者)
對於主要選擇自主訓練的跑者而言,主要原因包括:喜歡安靜地享受跑步 (47.2%)、覺得比賽報名費太高 (46.6%)、舉辦賽事的地方都離得太遠 (45.7%)。其他原因還包括沒有時間準備或參賽 (29.6%)、找不到朋友一起去 (23.5%)、對競爭不感興趣 (19.4%)。
未來希望賽事增加的元素
跑者對特色主題賽事表現出高度興趣 (83.4%)。其他受歡迎的元素包括夜跑挑戰 (33.4%)、雙人或團隊形式 (32.6%)、多項運動結合 (29.5%)、全家或親子型賽事 (23.8%)。
⚠️ 台灣越野跑者主要困擾
根據《2024 台灣越野跑者生態大調查》的結果,台灣越野跑者在參與越野跑活動時,普遍感到以下幾個主要困擾:
-
停車場不足或無法找到接駁 (63%):這是最多跑者感到困擾的問題,顯示賽事場地的交通與停車便利性是亟需改善的部分。
-
報名費過高或性價比不足 (41.2%):費用是影響跑者參賽意願的第二大因素,許多跑者認為報名費用太高或服務不符期待。
-
賽事地點太偏遠,交通不便 (38.9%):與停車和接駁問題相關,許多越野跑賽事的舉辦地點位於郊區或山區,對跑者來說往返交通是一大挑戰。
-
賽道標示不清、容易迷路 (29.3%):這影響了跑者的安全與參賽體驗,清晰準確的賽道標示對越野跑者至關重要。
-
完賽禮設計缺乏吸引力 (25.4%):雖然比例相對前幾項低,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跑者希望獲得更有價值或設計更實用的完賽禮品。
此外,賽事主辦單位在基礎設施方面的設置,例如補給站的設置與安全性措施,也是跑者關注並認為有改善空間的地方。
🏞️ 越野跑者常做的其他運動
根據《2024 台灣越野跑者生態大調查》的資料顯示,台灣越野跑者同時參與多種其他運動,這些運動類型普遍偏好耐力型和戶外型活動。
-
馬拉松 (82.4%):這項運動顯示了越野跑者對耐力挑戰的高度偏好。
-
登山健行 (77.7%):與越野跑同樣強調戶外環境與長距離移動,是許多越野跑者的基礎活動。
-
爬玉山 (39.9%):這顯示跑者具備挑戰高度和極限的意識。
-
越野車/公路車 (38.1%):這代表越野跑者對跨界戶外運動展現出興趣。
-
健身房訓練 (20.7%):這顯示跑者也關注體能的基礎訓練。
此外,雖然參與比例較低,仍有部分越野跑者會參與其他活動,如瑜伽、潛水、水上運動等,這反映了跑者具有多元化的運動興趣。
總結來說,台灣的越野跑者以來自北部的中年男性為主力,多數有 1-3 年的經驗,訓練頻率偏低到中等,偏好自主訓練但也熱衷參與賽事,尤其喜歡 10-30 公里的中短距離賽事,並常與朋友或獨自參賽。他們也多從事馬拉松或登山等耐力及戶外運動。賽事費用與地點是影響他們不參加比賽的主要考量。
留言
張貼留言